近日,红梅街道北环新村社区内暖意融融,一场专为老年人量身打造的《我用“豆包”读体检报告》社区课程在此温馨开课。该课程依托天宁区老年大学(天宁区社区培训学院)与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联合组建的“幸福微学堂”智慧助老学习共同体,由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孟亚俐副教授主讲,为23名老年学员带来了一场实用又易懂的AI技能指导,让智能技术真正走进老年人生活。
据悉,“幸福微学堂”智慧助老学习共同体的组建,是天宁区推动智慧助老工作落地见效的重要举措。作为天宁区老年大学联手智慧助老志愿联盟单位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的合作成果,该共同体有效构建起“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补齐短板、共同进步”的良性局面,将智慧助老服务送到老年人“家门口”,为区域内老年人信息无障碍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本次课程主讲人孟亚俐副教授,不仅拥有丰富的社区教育经验,更肩负着江苏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建设项目《“龙运”建筑文脉科普大讲堂》与江苏省社区教育名师工作室《“智能+”社区教育赋能行动工作室》的负责人重任。为让老年学员更好地掌握“豆包”使用技巧,孟老师结合多轮送教中收集的老年人反馈,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反复迭代优化——她将“豆包”三步操作流程,形象地类比为老年人熟悉的超市购物场景:第一步,从手机相册中选体检报告照片发给“豆包”,好比把货架上的物品放进购物车;第二步,向“豆包”说明“解读体检报告”的需求并点击发送,如同将采购物品放到收银台;第三步,等待“豆包”分析并听取结果,就像付账时与收银员沟通是否需要调整物品。
这种“接地气”的讲解方式,不仅让老年学员轻松记住了操作步骤,更理解了每一步操作的逻辑。课程结束后,不少学员表示,原本对智能技术有些“犯怵”,如今不仅学会了用“豆包”读体检报告,还愿意把技巧分享给身边的老伙伴。“以前看体检报告总怕漏了重要信息,现在有‘豆包’帮忙,还能听孟老师讲得这么明白,真是太实用了!”一位老年学员笑着说。
此次《我用“豆包”读体检报告》课程的开展,是“幸福微学堂”智慧助老学习共同体的一次生动实践。未来,该共同体将继续结合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推出更多贴近生活的智能技能课程,让智慧助老真正触手可及,助力更多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享受智能时代的便利与幸福。(图/黄晨露 文/孟亚俐 复审/凌晓琴 终审/许明)


